以“素能提升”为钥 启法治效能新篇

2025-08-13 08:32
来源: 嘉鱼县人民法院
作者: 嘉鱼县人民法院    浏览: 45

嘉鱼法院淬炼过硬队伍赋能司法为民

 

今年以来,嘉鱼县人民法院以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为抓手,将干警能力淬炼与司法效能升级深度融合,从案头论文到田间法庭,从审判台到执行一线,处处彰显着队伍素能提升带来的新变化、新活力。当“提笔能写、遇事能办、问策能对”成为法院干警标配,司法公正与法治温度便在每一个案件、每一次服务中落地生根。

笔耕不辍:以文辅审,让调研成为审判“助推器”

“一篇好的论文,既能梳理办案思路,更能反哺审判质效。”在嘉鱼法院论文写作培训会上,主讲教授的话引发共鸣。今年,法院将“以研促审”作为素能提升的突破口,通过“院-校联动”搭平台、“培训+交流”提能力,让干警在笔墨间淬炼专业思维。

高校教授受邀而来,结合司法实务拆解论文写作密码:“选题要像手术刀,精准切入‘类案检索难’‘小额诉讼效率’等真问题;逻辑要如织网,用案例串联法条,让观点站得住脚。”聚焦司法实务问题的学术提炼与论文写作规范,从论文写作的选题与标题、主要创新点等方面,结合案例讲解,提供实用思路,以学术研究赋能审判质效提升,解锁调研新维度。

交流会上,干警们的分享更显“实战味”:方琴认为,写作能力与审判经验并非正相关,需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题,不能“闭门造车”,要主动请教资深法官,在探讨中找方向、获经验;李肖慧子坚持“每日500字”积累,半月即可成篇,聚焦具体案件,吃透案情、找准问题、弄通法条程序,多思考案例矛盾焦点;黎佩玲结合自身经历表示,选题占论文成功的六成,需立足实际,以“避老求新”破题,反复打磨提升质量;李博浪总结“小、简、活、勤”四字诀——选题小切口入题,框架简洁明了,思维灵活借鉴,勤动笔更勤改稿。“办案是调研的源头,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。”他的感悟,道出了“写”与“审”的双向成就。

如今,干警们的论文不再是“案头摆设”,通过搭建“院-校”学术交流平台、开展论文写作培训、组织干警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,持续为干警充电赋能,积极引导干警在办案中勤思考、善总结,将司法审判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研究成果,提升综合素质水平。笔墨间的成长,正悄然提升着审判质效。

脚沾泥土:深耕基层,让司法服务直抵民心

“杨庭长,王大爷家的树被挖了,咱巡回法庭今天去村口开庭!”清晨的官桥法庭,庭长杨洋带着干警小陈、熊哥拎起“移动办案包”——里面装着庭审记录册、普法手册,还有为村民准备的法律咨询登记表。

刚到村口,王大爷老远就喊:“杨庭长可算来了,可要为我讨回公道,我这个树好好的就被隔壁李老头的挖掘机给挖毁了,他还不认账!”。老李在一旁急得摆手:“是施工时不小心碰的,他要价太高!”杨洋没急着亮法条,先请村委会主任讲讲两家平日交情,再蹲在树旁算“两笔账”:“树市价多少,老李施工疏忽该担多少责,咱按规矩来;但低头不见抬头见,和解了往后好相处,这是人情账。”一上午的“树荫调解”,双方最终握手:老李赔偿合理损失,王大爷自愿放弃额外诉求。

“以前觉得办案就是‘坐堂问案’,现在才懂,走出去才能摸到群众的‘心窝子’。”小陈在工作日志里写道。这份感悟,在“法治夜学”的灯光下愈发深刻——夜幕降临时,官桥镇两湖村文化广场挤满了村民,杨洋站在石台上,用“借钱打欠条”“彩礼不能漫天要”等身边事当例子,讲《民法典》里的规矩。“杨庭长,我儿子在外打工被欠薪,咋要回来?”村民张婶举手提问,干警们立刻递上“维权流程图”,手把手教她收集证据。那晚,200余份普法资料发完了,干警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“急难愁盼”。

从“坐堂审案”到“田间调解”,从“白天开庭”到“夜间普法”,干警们用脚步丈量服务半径,将司法的温度种进了乡村土壤。正如村委会主任说的:“法官来了,矛盾就少了,这就是法院干部素质提升最实在的样子。”

联动破局:攻坚执行,让“纸上权利”照进现实

 

“周哥,这是这个月收的第四面锦旗了吧,太强了!你是有什么化解矛盾的魔法吗?我也想学学”执行局办公室里,年轻干警围着周法官打趣。而这背后,是一起积怨五年的生命权纠纷执行案——干警们用“查控、帮扶、调解”三联动,啃下了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
“被执行人杨某转移财产,申请人刘某夫妇丧子后生活困顿,连孩子遗体都没安葬。”回忆案情,周法官至今难忘第一次见到刘某夫妇的场景:两人守着空荡荡的家,墙上挂着儿子的遗照。

查控联动。联合公安追踪资金流向,锁定杨某转移给亲属的60万元;协同车管所查封其子女名下疑似代持车辆,15天内撕开“财产空壳化”迷雾。

帮扶联动。对接教育局为刘某孙子减免学费、申请助学金;妇联心理咨询师每月上门疏导,帮老两口走出丧亲阴影;5万元司法救助金,暂时填补了生活缺口。

调解联动。查控与帮扶奠定了基础,执行局联合村支书、调解组织多次走访杨某亲属,既讲“恶意转移财产要担刑责”的法律后果,也说“逝者安息、生者安宁”的情理。最终,案外人桑某自愿代付60万元,刘某夫妇终于为孩子办理了安葬手续。

“执行不是‘硬碰硬’,是考验‘绣花功夫’——既要懂法律、会查控,更要会共情、善协调。”周法官的话,道出了执行干警的素能进阶。今年7月,嘉鱼法院“深化执行联动”入选省级改革项目,这份认可的背后,是干警们在一次次攻坚中练就的“组合拳”:直播执行让“老赖”无处藏,跨部门协作让查控更高效,“温情执行”让矛盾少对抗。

风劲帆满海天阔,奋楫潮头逐浪高。从笔尖流淌的调研智慧,到脚下丈量的乡村土地,再到执行一线的攻坚担当,嘉鱼法院以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为契机,正淬炼出一支“政治硬、业务强、作风实”的法院铁军。当每一名干警都成为法治建设的“发光体”,公平正义的光芒便会照亮每一个角落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。